找到相关内容123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六家七宗探

    竺法温。《肇论疏》云:   竺法温法师的《心无论》云:夫有,有形者也;无,无象者也。有象不可言无,无形不可言有。而经称色无者,但止(原作“正”)其心,不空外色,但停其心,令不想外色,即色想废矣。这里,“形”指形状,“象”谓表象或现象,“色”仍为客观存在的世界或现象界。可以看出,心无义是从的角度来谈“空”的。即外在世界的外境和外在现象是不空的,而人的内心认识却可以空,“但止其心,不空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04058537.html
  • 问禅——禅与史实

    ldquo;随缘”。但它的内容仍然是否定二元对立的、外境的思维方式。   超越对立之否定,与随顺本心之肯定,便是架构起禅宗思想体系的两根互相支撑着的支柱,以后禅宗思想的发展,无论是主流,...必须弄清什么是空。   记得还是在我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,一次带学生到一所寺院参观。与过去不同,目前在国,几乎所有寺院都已变成旅游胜地,僧人于山门前正襟危坐,一个个收取门票。价格也颇可观。一个学生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4859631.html
  • 佛教善恶观与现代人心的净化

    主体之心的见闻觉知不受外境所染,不受外物的干扰,面对世俗世界而不受制于世俗世界,认识外境、而不对其产生执着。它无意于强行抑制主体的见闻觉知(认识活动),而是要人们把对外的直觉感受完完全全转化成为...]“恒依心起”及“系属于心”是说“心所法”永远依托“心法”而生起,并且“心法”永远为“主”,“心所法”为“仆从”;“与心相应”则是说“心所法”和“心法”必须同时生起,二者所依之根、所缘之,其自证分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0160224.html
  • 《台州文化概论》——天台宗佛教哲学

    调五事”把生理、心理调整到适合“止”的状态;行五法“确立佛教的信念。这样就会出现一个“心平如镜”的环境。  外境、具备,观心就可以付诸实践。观心的目的是摒世弃俗,使混乱的意识流向得 到调整,...理论、方法论、人性论和宇宙发生说。但有的命题具有双重 容,如“一念三千”,既是本体论命题又是认识论命题。有的命题虽然有明显的侧重,但也 不 排斥交织着其他内容,如“三谛圆融”,虽然明显侧重于真理论,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2160542.html
  • 唯识学--转识成智的理论和方法

    自心的影像、是自心的一部分,是属于自心的,而不是有一个外面的真实的世界独立存在着。这个感受非常的强烈,强烈到使他能断然确定,常识的所谓的真实世界和人们所认定的许多真理,皆远不及他由禅定中所见到的...凡夫众生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,即常有有漏的烦恼心所杂染法相伴随。这就启示我们,如果反观自心,向自己心开发,练磨其心,洗涤尘染,那么,人的感觉就会海阔天空,成为不受物欲羁绊的自在人,所谓成佛作祖是也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2860605.html
  • 略论唯识学之空观

    图片   │   ┌←─┴─────意   识──┤   └──┬────→心   │   识,约认识境界──、外境说。识由何来,由身心交感的──心理源泉的意处而来。识生了...创立的一套独特的说明,即客观的是不能离我们的识而独存的。也就是说虽然是不实的,而我们的心识也是无常之法,无形无相,剎那生灭,而且要待条件才能生起活动,来呼应龙树的「缘起性空」。   唯识学派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2961038.html
  • 浅谈玄奘思想对传承藏学文化的现实意义

    ,均不离识而应留存。是为唯识观的初步。(2)舍滥留纯识。虽观事理皆不离识,而此识有所缘相分和能缘见分。相分为,见分心仗以起,摄境从心,并简别有滥于外境,所以只观唯识,为第二步。 (3)摄末...的思想。  法相宗宣传大乘“有宗”教义,主张外境非有,识非无,承认“识”才是唯一的真实存在。法相宗注重逻辑分析,但论证过程过于繁琐,枯燥乏味,难以在中国民众中扎下根基,故盛行30余年就开始衰落下去。...

    格西科才·慈智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2361164.html
  • 体用真妄与两重唯识观——摄论师的三性思想

    ,所以应离二乘邪教思惟;二、灭邪意及疑,于二谛三性等理生生起信心;三、灭法我我所执,指远离闻思法中所生的我、法二执;四、于现前安住,思惟苦无常无我等,此心缘,由见境无相,见识无生,而泯除分别。...存在于外界的对象,即似尘显现的“”,这是从“果”而言;从认识的“功能”而言,表示妄心亦是分别性,因为“&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3861391.html
  • 佛教与人生宇宙

    是识见分,见相二分是一识之两分,离见无相,离相无见,皆是心识所现的影像,皆属。由斯识外无,但有识,无诸外境,故名唯识。《辩中边论颂》云:“依识有所得,无所得生;依境无所得,识无所得生。”由斯...从兜率天退,随即在印度迦毗罗卫国父名净饭、母名摩耶的释氏王宫入胎、住胎、出胎,再次离欲出家,次在菩提树下降魔成道,次为众生转大法轮,以十二年时间说四阿含,以二十二年时间讲般若,以八年时间讲方广,以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1661434.html
  • 陈那“自证”理论探析——兼论《成唯识论》及窥基《成唯识论述记》的观点(2)

    (玄奘译:遍计所执性)  长尾雅人(认同护法、玄奘的唯识新学):  自 见分=能分别=依他起性 能取=我=遍计  证 (进一步执着)  分 相分=所分别==依他起性 所取=法=遍计  (进一步...认识”则是“同时”现起的了。然而,因为关于陈那是否有“刹那”的理论,非本文之主题,故在此不详述。  此外,窥基的弟子慧沼在《成唯识论了义灯》中曾提及:  诸处但言“五俱意识”亦缘“五”,不说同性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3061642.html